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成工业园一栋厂房内,数十台全自动裁剪机正在轰隆隆地作业。3月28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了生产折叠床的成都市鑫宏威野营装备器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鑫宏威”),带着一丝好奇跟随总经理刘新伟走进车间。20多条生产线张折叠床就能从这里产出,然后打包运送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从50平方米的门面到占地100亩的车间,从日产折叠床50张到3000张,从一名农产品机械化销售员到上千人公司的老总,刘新伟花了近20年的时间。他感叹道:“车间在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这也是鑫宏威成功的秘诀。”
作为一家四川企业,刘新伟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生产好每一张折叠床、每一顶帐篷,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的质量与速度。”
来到车间,记者看到这个地方整齐地堆放着钢管、木板、棉布等原材料,在精加工车间区域,一根长约2米的银色钢管,开始了折叠床诞生的第一道工序。
在激光切割机上,这根银色钢管在短短几秒钟内,被切成不一样的尺寸的几段,“这就是全自动化的激光切割机,它可以在短短几秒钟内完成三道工序:切割、打孔、冲弧。”刘新伟从旁边的箩筐中取出一根被切割完的钢管向记者介绍道。
变短的钢管经过弯曲、打孔,装上连接件等几道工序后,数台焊接机器人迅速地在弯曲的钢管上焊上短钢管,一张床架就焊接好了。“2021年我们引进了智能机器人焊接生产线个焊工,效率提升了好几倍。”
走出精加工车间,不远处便是喷涂车间,记者看到从这里出来的床架和床腿立刻变得锃亮。刘新伟介绍,这是一条全自动喷涂流水线米,整一个完整的过程机械化程度很高,可以同时挂载800余个零件的喷漆。
在全自动化生产的全部过程中,还有一个宝:自动裁剪机,这也是刘新伟在几年前引进车间的。工人只需要在电脑上上传图纸,将一卷长约2米的蓝色原布料放置到裁剪机上,不到两个小时,600张长2米宽0.95米的折叠床布身就做好了。
“最后的工序需要工人来完成,把布料套在组装好的床架上,安上脚垫,一张折叠床就诞生了。”刘新伟透露,“目前车间已经实现自动化生产,一天内可以生产3000张折叠床,平均15秒生产一张。”
今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强烈地震。鑫宏威接到了支援任务,要在一周时间生产出五千顶棉帐篷和一万张应急铝合金折叠床空运到土耳其地震灾区。
“工厂当晚就调整了生产线,全力保障应急救灾物资生产。”刘新伟透露,由于震中靠近土耳其与叙利亚边境地区,叙利亚的灾情也挺严重,缺少帐篷等救援物资。几天后,中国蓝天救援队负责人与刘新伟取得了联系,2月16日下午,由鑫宏威生产的200顶应急救灾专用帐篷、200套加厚羽绒睡袋从车间打包,陆路运到上海浦东机场,随后空运抵达叙利亚地震灾区。
作为一家生产应急物资企业,只要灾害发生,刘新伟总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工厂调整生产线级地震,鑫宏威生产的应急物资也在第一时间紧急驰援地震灾区。当天下午,经过生产、检验、打包、装箱等流程后,一批帐篷准备妥当,当晚9点从鑫宏威发往泸定县,当地受灾群众在最快的时间里用上了应急物资。次日,鑫宏威又向地震灾区发出数千张折叠床。
刘新伟透露,目前公司生产的应急物资已经遍布国内外,就在两天前,鑫宏威又接到了一笔大单,将生产数万顶帐篷运送到土耳其。
在他看来,“就是要时刻绷紧应急物资保供这根弦,灾害发生了我们会在工作群里发布应急预案措施,时刻关注灾区的情况,哪里需要帐篷、折叠床,我们就往哪里运。”
根据赛迪研究院统计,2020年以来我国安全应急产业规模为1.5万亿元。在刘新伟看来,当前应急产业的发展还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从折叠床、帐篷等产品的外观到实用性,目前鑫宏威已拥有各项专利技术30余项。鑫宏威一直很重视产品的研发创新,去年与四川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三方合作成立了“野营装备联合实验室”,其目的是要针对新型帐篷的开发与应用、野营装备的开发与应用以及开拓创新、技术提升。
“我们需要通过技术方法,研发出更耐寒的帐篷、更轻便的折叠床以及功能性更多元化的应急装备。”据了解,2017年以来,鑫宏威先后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奖、成都市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单位等奖项。
采访的最后,刘新伟说,“作为一家四川企业,我们目标始终没改变,产好每一张折叠床、每一顶帐篷,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的质量与速度。”